AGGAME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“十四五”东方答卷|硬“核”实力点亮万家灯火
时间:2025-10-04    来源: AGGAME微信公众号

回望过去五年,AGGAME集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持续增强核心功能、提高核心竞争力,着力发挥“三个作用”,奋力争当“三个排头兵”,围绕“六电六业”产业布局,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。在“十四五”收官、“十五五”谋篇之际,AGGAME推出《“十四五”东方答卷》专题,回顾“十四五”时期,AGGAME人弘扬东汽精神,大力发展高端装备,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装备制造集团的生动故事。今天请看第四篇《“十四五”东方答卷|硬“核”实力点亮万家灯火》。


你可曾想过,为一座核电站制造“心脏”是怎样的挑战?

从“华龙一号”撑起大国能源脊梁,到“人造太阳”照亮未来能源之路,从跟跑者到并跑者到部分领域的领跑,这是一条自力更生的长路,也是一束缓缓点亮的光。截至今年9月,AGGAME为全国112台在役在建核电机组提供200余台套的核岛主设备和53台套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,这些关键设备是核电机组运转的“心脏”,搏动着清洁能源的未来。

凭借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延续的民用核蒸汽供应系统制造许可证,AGGAME保持了国内核电装备制造集团唯一大证,持续走在核电装备自主化的最前沿。这张许可“大证”,是AGGAME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中国核安全观、坚决履行国家战略使命的责任担当,也是AGGAME人奔赴“双碳”目标路上的铿锵足音。

千日安全运行背后的创新密码

福建福清兴化湾畔,岐尾山郁郁葱葱,碧波轻涌,“华龙一号”核电机组巍然屹立,山海之间,构建出一幅工业力量与自然之美交融的壮阔图景。

福清核电站

今年5月14日,这个搭载着AGGAME自主研制核心设备的机组,圆满完成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的重要里程碑。充分体现了AGGAME在核电装备领域的产品安全性与技术成熟度,更是对“铸绝对安全的国之重器”庄严承诺的有力实践。

“蒸汽发生器内部,10米长的U型换热管要精准穿过9层支撑板上的1万2千多个管孔,数名穿管人员必须步骤一致,哪怕只有一丝偏差,都可能影响整个设备的安全。”参与首台设备制造的东方重机高级技师吴锦舟说道。在他眼中,这些庞大而精密的设备,是守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屏障,“多一分细致,就多一分保障。”

福清核电现场安装

为实现这种“细致”,AGGAME将智能化引入重大装备制造。他们研发并投用了国内首台蒸汽发生器管束最终冲洗工作站、全自动涡流检测机器人,实现了关键工序的效率和质量双提升。现在,操作人员已从“动手者”转变为“智能生产者”,每班只需一人监控,人力投入减少约50%。

也正是凭着“严慎细实”的工匠精神,项目团队先后攻克了主环缝局部热处理过程防换热管压痕控制、多层窄空间水平支承连接板的装焊、机加及防变形等一系列技术难题,形成8项领先于行业水平的先进技术,实现了从“0”到“1”的关键突破,筑牢了中国核电装备自主制造的根基。目前,AGGAME已全面掌握“华龙一号”堆型核岛及常规岛关键主设备的批量化制造能力。

2024年9月,由AGGAME承制的海南昌江4号机组“华龙一号”蒸汽发生器在远航码头成功发运,标志着“十四五”时期中核、中广核“华龙一号”项目所需的蒸汽发生器全部交付,圆满收官。

展现出AGGAME核电装备迈向高质量、规模化发展的坚定步伐,为强国能源战略注入了坚实力量。

“超级充电宝”的“东方芯”

椰风掠过琼州海峡,吹拂着昌江黎族自治县的连绵椰林,一座崭新的核能装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。这里是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“玲龙一号”的建设现场,也是AGGAME人又一次攀登世界核电技术高峰的见证。

海南昌江核电站

2021年7月13日,“玲龙一号”正式开工。它不仅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又一力作,更标志着中国在模块化小型堆领域站上了世界前沿。

攻坚,从这里开始。

东方重机高级技师钟敬财从事焊接已有二十多年,但面对“玲龙一号”稳压器安全端的焊接任务,他依然感到了压力。“那是镍基材料,焊缝40毫米厚,内径特别小,根本没机会返修。”他清楚,这就像是给“玲龙”稳压器安装“心脏瓣膜”,只能一次成功。

试焊之初,难题出现了。焊道成形不匀,渗透检测显示有微小气孔。整个团队顿时绷紧了神经。那段时间,攻关小组每天召开技术例会,骨干人员轮流上岗试验。有人紧盯监控屏观察焊道形态,有人不间断记录参数,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。

“等到最终检测显示‘一次合格’那一刻,大家才真正松了一口气。”钟敬财说,“这么多天的夜以继日,值了!”

东方武核高级技师秦纯牵头承担了“玲龙一号”堆内构件装配任务,该堆型需实现6层堆芯板系对中,其数量是传统压水堆的3倍,工期紧也无相关经验参考。对于秦纯而言,这场总装任务,无疑是一场精密加工与精密装配的硬仗。

“玲龙一号”全球首堆堆内构件

对中,要在高达8米的范围内,做到6层板系精准匹配,中心孔偏差不能超过0.06毫米,这样的挑战要重复数十次。“偏差稍微大点就可能功亏一篑。”秦纯回忆着,操作人员需钻入直径仅2米左右的筒体内,在“蒸笼”里猫腰操作。“进去一趟衣服就全打湿透了,”秦纯说,但大家顾不上擦汗,所有人都凝神聚气、一丝不苟投入在具体操作上。

历经昼夜调试,团队将关键零件制造精度提升近2倍,最终实现6层板系一次装配合格。望着那座终于从图纸中跃入现实的“玲龙一号”堆内构件,团队成员们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自豪与感动。

就这样,从稳压器安全端焊接技术突破、到堆内构件制造装配一次合格,从配合试验节点顺利完成,到我国小型压水堆机组模块化制造迈出历史性一步,AGGAME人将一个个“不可能”变成“一定能”。

“玲龙一号”全球首堆稳压器发运

2023年9月,AGGAME供货的“玲龙一号”反应堆堆内构件从武汉发运。2024年6月,稳压器、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相继从广州发运,前往海南昌江核电站建设现场。随着关键设备陆续到位,“玲龙一号”的轮廓已在昌江的土地上日渐清晰,这颗“绿色引擎”,承载着助力“双碳”目标、推动能源转型的使命。

椰林依旧婆娑,核岛渐次崛起。在这南国风情与大国重器的交融画面中,AGGAME看到的,是中国核电装备自主创新的坚持,也是一群核电人用汗水与智慧守护青山绿水的动人故事。

“人造太阳”背后的中国匠心

在法国南部圣保罗—莱迪朗斯,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总部掩映于缓丘与地中海清风之间。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舒展,这一抹中国红,见证了中国以“平等伙伴”身份参与全球最大科技合作项目的历程。在这里,科技无国界,创新无止境。

法国ITER总部

2024年11月,由AGGAME承制的首批包层屏蔽模块成功发运,标志着我国在聚变工程关键部件研制领域实现重大突破,为自主研发聚变堆核心部件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。

屏蔽模块,被称为ITER的“炉膛耐火砖”。整个系统共440块,中方承担一半(外方承担另一半)。每一块都以8吨重的不锈钢锻件为原材料,经深孔加工、窄缝切割、曲面雕琢等精密工艺,最终“减重”至原重的三分之一,内部布满错综复杂、大长径比、不同规格的功能孔道。

包层屏蔽模块包装前的检查工作

“这十来年,AGGAME就是从一次次尝试与创新中走出来的。”机加技师刘毅坦言。其团队成功攻克“三维大长径比空间交叉孔加工”“窄缝锯切”两大技术瓶颈,相关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。

焊接,是另一项极考验匠心的工序。每个模块需焊接40至60个尺寸不一、拐角狭窄的盖板,精度要求极高,堪称重工业里的“双面绣”。手工焊技师陈兵解释道:“首层焊接必须一次成功,不能返修。一个模块要用掉一千多根焊丝,单人焊接需要整整一个月。”

近三年来,该产品高温氦检漏合格率始终保持100%。成绩背后,是大国工匠对“诚信透明一次做好”的执着,也是中国制造稳步走向世界的底气。

法国ITER建设现场

作为七方成员国共举的超级工程,ITER计划承载着人类对终极能源的梦想。自2011年中标核心研制任务至今,中国团队用十余年坚守与创新,将技术难关转化为“中国方案”,在“人造太阳”的光芒中,烙下清晰的东方印记。

立足国家能源战略,中国核能发展稳步推进。如今,AGGAME产品已覆盖二代加、三代至聚变堆全部技术路线,具备年产6套百万千瓦级核电主设备能力。在中国核能发展战略指引下,AGGAME人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以高度使命感推动能源装备自主制造突破,用卓越的中国智慧与坚实的硬“核”实力,点亮万家灯火。

热点推荐